您目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班级在线 > 大二班 > 家园互动 > 正文

故事:仓颉造字
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点击量:

很久很久以前,人们还没有文字的时候,记录事情全靠“结绳记事”——打一个大结代表捕到一头鹿,打三个小结代表摘了三串野果。可是时间一长,绳结越来越多,谁也记不清哪个结代表什么啦!

有个叫仓颉的老爷爷,他是黄帝手下最聪明的史官,每天都要帮大家记录事情。这天,他看着满屋子乱七八糟的绳结,愁得直叹气:“要是有个办法,能一眼就看出记的是什么就好啦!”黄帝拍了拍他的肩膀说:“仓颉啊,你多出去走走,说不定能找到好办法。”于是仓颉背上干粮,出发去寻找“记事情的好办法”。

他走到田野里,看见一只小鸟飞过,翅膀在天空划出一道弧线。他忽然眼睛一亮:“小鸟的样子多特别呀!要是画下来,不就能代表‘鸟’了吗?”他赶紧捡起地上的树枝,在石头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“鸟”——像一只展开翅膀的鸟儿,这就是最早的“鸟”字啦!接着,他走到河边,看见一条小鱼摆着尾巴游过。他又拿起树枝,在石头上画了一条弯弯曲曲的线,还加上了小尾巴,这不就是“鱼”字吗?路过山林时,他看见一棵大树,树干笔直,枝叶茂盛,于是画了一个“木”字,像极了一棵站着的树。仓颉越画越起劲,他发现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样子:太阳是圆圆的,就画一个“日”;月亮有时像小船,就画一个“月”;山上有石头有草木,就画一个“山”。他把这些“画”叫做“字”,每天都趴在石头上画呀画,手都磨出了茧子。

有一天,仓颉把画好的字带给大家看。他指着“日”字问:“这是什么?”孩子们齐声喊:“是太阳!”他又指着“水”字问,大人们笑着说:“是河水!”大家再也不用对着绳结发愁了,只要看一眼这些“魔法符号”,就知道记的是什么事情,开心得又蹦又跳。可是没过多久,新问题又出现了。有些东西不好画呀,比如“想”——心里的想法怎么画呢?仓颉坐在石头上冥思苦想,突然看见一个人站在大树下,手托着下巴发呆。他灵机一动:“人在树旁思考,就用‘人’和‘木’合起来表示‘想’吧!”于是,他把“人”字和“木”字凑在一起,造出了“休”(最早的“休”字代表休息、思考)。仓颉还发现,有些字可以合在一起表示新的意思:两个“木”在一起是“林”,很多“木”在一起就是“森”;用“口”说“话”,就有了“言”字。他就这样一边观察,一边创造,造出了越来越多的字。传说仓颉造字的时候,天上的神仙都被惊动了,纷纷下凡来看。连河里的乌龟都背着带花纹的甲壳爬上岸,好像在说:“仓颉爷爷造的字,比我们的花纹还好看呢!”

后来,人们把仓颉造的字刻在龟甲上、兽骨上,再后来又写在竹简上、纸上。这些神奇的汉字一代代传下来,变成了我们现在写的字。每当我们拿起笔写字时,都要记得,是仓颉爷爷用智慧和汗水,给我们留下了这宝贵的“魔法符号”呀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