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目前所在位置: 首页 > 班级在线 > 正文

守护健康,共防秋疾 —— 秋季幼儿传染病预防指南

发布时间:2025-09-26 点击量: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守护健康,共防秋疾 

          —— 秋季幼儿传染病预防指南

      秋意渐浓,气温起伏不定、空气干燥,幼儿园作为幼儿集体生活场所,是流感、诺如病毒感染、手足口病、轮状病毒肠炎、水痘等传染病的高发区域。幼儿免疫力尚未完善,为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,特向家长和教职工发出以下预防倡议:

一、家园携手,筑牢日常防护线

  1. 1.做好个人卫生,养成良好习惯  教孩子掌握 “七步洗手法”,饭前便后、接触玩具后、外出归来务必用流动水 + 肥皂 / 洗手液认真清洗双手,避免用脏手揉眼睛、挖鼻孔、摸嘴巴;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,用过的纸巾及时扔进垃圾桶,不随地吐痰。  家长接送孩子时也需做好个人防护,进入园区前规范洗手,若出现感冒症状,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幼儿。
  2. 2.关注饮食健康,增强机体抵抗力  保证孩子每日摄入足量的蛋白质(如鸡蛋、牛奶、瘦肉)、维生素(新鲜蔬果)和水分,饮食清淡易消化,避免暴饮暴食或食用生冷、不洁食物;不喝生水,不吃未彻底煮熟的肉类、海鲜,防止诺如、轮状病毒通过 “病从口入” 传播。
  3. 3.规律作息 + 适度运动,提升免疫 “战斗力”  秋季宜早睡早起,保证幼儿每日 10-11 小时睡眠,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;天气晴朗时,多带孩子到户外进行适度运动(如散步、慢跑、玩球类游戏),既能呼吸新鲜空气,又能增强心肺功能和抵抗力,但需注意避免孩子过度劳累或出汗后受凉。

二、校园防护,织密集体安全网

  1. 1.强化园区清洁消毒,切断传播途径  幼儿园每日对活动室、寝室、卫生间、玩具区、门把手、水龙头等幼儿高频接触区域,用含氯消毒剂规范擦拭消毒;玩具、绘本、餐具等按 “一用一消毒” 原则处理,餐具煮沸或高温消毒不少于 15 分钟;保持教室、寝室通风换气,每天至少 3 次,每次通风 30 分钟以上,降低室内病毒、细菌浓度。
  2. 2.做好健康监测,早发现早干预  教职工每日到岗后、幼儿入园前,严格执行 “晨午检” 制度:测量体温,观察幼儿是否有发热(体温≥37.3℃)、咳嗽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、口腔疱疹等症状。若发现幼儿出现异常,第一时间联系家长接回,并提醒及时就医,待孩子痊愈(如流感需退热后 48 小时、手足口病需疱疹结痂脱落)且经园方确认后,方可返园,避免传染病交叉传播。

三、知晓常见传染病,科学应对不恐慌

传染病类型主要症状传播途径重点预防措施
流感突发高热(39-40℃)、头痛、肌肉酸痛、咳嗽、咽痛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及时接种流感疫苗;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;患儿居家隔离至退热后 48 小时
诺如病毒感染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(多为水样便),部分伴低热粪 - 口传播、接触传播严格洗手;餐具、厨具彻底消毒;患儿呕吐物需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处理后清理
手足口病口腔、手、足、臀部出现疱疹或溃疡,伴发热、食欲不振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、粪 - 口传播注意个人卫生;避免接触患病幼儿;患儿隔离至疱疹结痂脱落
水痘发热 1-2 天后出疹,皮疹先见于躯干,后蔓延至面部、四肢,呈斑疹→丘疹→疱疹→结痂演变飞沫传播、接触传播接种水痘疫苗;患儿隔离至全部皮疹结痂;对患儿衣物、玩具彻底消毒
      秋季传染病预防的关键在于 “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处理”。让我们家校同心,用细心和耐心为孩子搭建一道健康屏障,让孩子们在秋日里尽情享受成长的快乐,远离疾病困扰!